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豆行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豆行动 (第4/8页)

藩和洪亮吉会作为观摩人员随行。

    于是,一桩原本为了索伦新兵蹲马步的小事,由于吴钟的建议,最后竟演变为动用三条大船和整支陆战营人马,奔赴辽东半岛采购大豆的重要军事行动。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清廷从英国人手里购买的那五条二级风帆战列舰,正在从广州驶向塘沽外海,此时船队已经过了海州。

    原本福康安和东印度公司谈的是在广东外洋接收战船。一是不用西洋人北上,以免其狼子野心,窥视沿途要点;二是让水营官兵先将船上各处关节cao作娴熟,而后再行北上。无论面子还是里子都好看。

    话说珲春战役的失败,致使乾隆和满朝文武意识到北海军的武力有多强大,由此变得愈发紧张。已经七十八岁的乾隆此时最怕北海军会另辟蹊径,突然从海上打过来,攻克天津,直逼京师,重演前明“己巳之变”的旧事。

    于是他不顾新船接收还需要磨合期的问题,谕令五条二级风帆舰和“定北号”三级训练舰一同北上。这样既可以护卫塘沽外海安全,同时还能验收船只,并检验广东水营的训练成果,可谓一举三得。

    负责前往天津验收检阅的清廷要官中包括,已经被册封为和硕嘉亲王的皇十五子颙琰,和硕怡亲王、镶蓝旗满洲都统永琅,总管满洲火器营大臣、定郡王绵恩,大学士、军机大臣、理藩院尚书、户部尚书和珅,正红旗满洲都统、内大臣、兵部尚书福长安等。除此以外,西安将军、青海蒙古八旗主要将领、各旗在京武职副都统、抵达京城结完成面圣的陕甘绿营提督、总兵、以及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