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十三章 徐家逃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徐家逃奴 (第5/7页)

全才成为和府管家。而和珅一直把刘全当成自家亲人看待,从不称呼其为管家。

    刘印没有问是什么事。既然老爷让给自己的爹送信,那肯定有要事。

    和珅没有对刘印解释,洗了把脸,便来到书案前提笔写信。很快,信就写好了,和珅将信装入信封,贴上火漆。等了一会待火漆干了,便交给了刘印。

    “老爷,您还有什么吩咐的没有?”刘印接过信后,低声问道。

    “你就跟他说,信里我说的事,让他先去请教一下泉之先生。”

    这个泉之先生,就是和珅曾经的老师吴省兰,字泉之。曾与他的兄长吴省之一同担任咸安宫教习。这兄弟二人后来都投靠了和珅,其中以吴省兰最为无耻。

    和珅之所以让刘印给他爹刘全送信,就是担心云南运铜货船的事与刘全有关。他记得刘全曾经和他提过想插一脚,自己没太当回事,就答应了。

    这次运铜船在江宁出事,九万多斤铜都掉入水中,这可不是小事。万一被担任着江南道监察御史的钱沣给查出刘全在里面掺和了一脚,那可就麻烦了。

    和珅在云南铜矿的利益里没有插手,他插手的是日本铜矿海运的生意。

    清朝入关之后,明代遗留下来的传统铜矿已经开采殆尽,当时云南的铜矿还处于初始开发阶段。严重的铜危机令清政府焦头烂额,而滇铜矿区散落深山,运输非常困难;即便是耗尽云南全省之力,一年也不过能运出三百万斤铜。且开采初期的滇铜成色不足,所以自雍正七年开始,江苏开始采购日本所产的铜。

    此时一条商船从浙江出发到达长崎,也不过十五天时间。每条铜船可载铜十万斤,这样一年航行两次,二十艘铜船的运量就超过了滇铜运到北京的数量。截止到17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