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十三章 徐家逃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徐家逃奴 (第6/7页)

世纪末,每年来到长崎港贩铜的商船已经高达200艘,在长崎从事与贩铜业务有关的中国商人已接近万人。

    而岛国大量的铜流失,使得幕府治下的岛国铜价倒挂,源源不断的出口也导致国内的铜矿也面临枯竭的危险。

    于是自一七一五年(正德五年)起,德川幕府实施了“正德新令”。规定清国每年到长崎入港交易的船舶数限定为三十艘。而准许入港通商的,只限于那几家持有幕府发放的“信牌”的商人,限定为每年贸易额白银六千贯,铜三百万斤。

    而和珅为了积累与朝中其他三派(阿桂为首的武官派、刘墉为首的御史派、钱沣为首的反对派)的斗争资本,大肆插手江南的各项贸易,暗地里要求江南的大商家必须向和珅缴纳帮费。如有不从,则派人伪装成强盗,抄家灭门,江南大商人无人不敢听从。

    因此,在日本贩铜这件事上,和珅就狠狠的插了一脚。

    此时天色尚早,和珅想了想,回到里屋,又让下人服侍着换上朝服,带上了帽子。他还得去皇帝身边伺候。自打他从甘肃回来之后的一年多里,乾隆愈发的宠信他,时刻叫他伴驾服侍。

    和珅到了乾隆大帐外,就见管事太监走了过来。

    “和大人,皇上正要找你。”

    和珅连忙进帐,来到皇帝身前,正要叩头,却听乾隆说道:“和珅免礼。”

    “奴才谢主子。”和珅抬眼看去,只见乾隆手中捏着一份奏折,面带不豫。

    “主子,有什么烦心事吗?”

    “庆桂递来的折子,你看看吧。”

    和珅闻言,随即躬身上前,从太监手里双手接过折子,打开观看。

    这是吉林将军庆桂(尹继善之子)和宁古塔副都统阿林共同发来请罪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