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一百八十四章 吉林炮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 吉林炮厂 (第3/8页)

多以生产批次而非形制来命名。即便是一个省内不同年份造的两架同名的大炮,也往往在炮身重量上相差悬殊。

    重型火炮的制作材料一般选用铜六锌四的黄铜(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镕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唯人打造。)而轻型火炮则采用产自福建或是山西的熟铁。

    清代火器的管体材料的冶炼方法多承明制,炮厂内的化铜炉或化铁炉都紧挨着铸造车间。福康安一行人走到生产重炮模具的院内时,一群炮匠正在制作泥模。随行的工部官员刚想介绍,福康安一摆手就制止了他。他这些年久经战阵,对火炮的使用毫不陌生,但对制作还是一知半解。

    此时几个木匠正在院子内,聚精会神的给一架炮模上泥。这个用杉木镟好的炮模被放置在一个半人多高的木架子上,木制的炮模两头做出了长出一尺的轴头,上面绑着两根铁棍;扳动铁棍时,炮模就轻轻转动。

    福康安注意到这个木模上已经装好了木制的炮耳、炮箍和花头字样,整个炮身上面刷着一层黑乎乎的东西。

    “这是什么?”福康安指着那层黑乎乎的涂层问道。

    工部官员连忙回道:“那是细煤灰。”

    此时那几个工匠先是从筐子里拿起一把羊毛抖散,然后在一旁的泥水桶内沾满黄泥,再将沾满泥水的羊毛,用圆口薄木板在炮模的表面均匀的抹上薄薄的一层。几个工匠抹的十分仔细,每当一侧抹好之后,便转动铁棍继续涂抹。

    “这泥水用的是上好的胶黄泥和筛过细砂调制而成,每层羊毛只能抹一寸厚,等泥阴干后再继续抹。反复多次方可成型。”

    福康安身边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