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九十七章 怼人悍将汪容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怼人悍将汪容甫 (第6/8页)

周边的安南、朝鲜、岛国便都认为神州陆沉,华夏已亡。于是最具文化优越感的李朝便自称中华,而远在南方的安南也开始自称小中华。

    说白了,就是中国周边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的小国,抢夺东亚文化话语权的问题。

    而岛国自我定义为“中华”的理论,其实自律令时代(七世纪中期~十世纪)起就已经可见于各累典籍。从明亡以后,由于儒家学派的传入以及信奉儒家的德川幕府统治,使岛国的儒者们面临了一个难题,即如何解读中国与岛国作为相独立的政治实体,各自称为“中华”所在存在的矛盾与争夺。

    随着满清的统治时间越来越久,岛国内部的儒家学者大部分都已经认同以岛国为中国的论点。这是因为岛国比中国优越,与总是能够战胜外国入侵的岛国相比,中国历史上则是屡屡被蛮夷所征服。

    而对后世岛国****影响极深的山鹿素行则认为,岛国应组建一个代替中国的、以岛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秩序。(这就是那个狗屁的“共荣圈”的思想起源。)

    问题是岛国与儒教礼文化深入到习俗层面的朝鲜不同,并不具有相应的文化积淀。于是山鹿素行便把岛国的优秀性建立在了“天照大神”建国、血统万世延绵、以及靠“武”进行支配的理论上。岛国乃是“武教”国家,所谓的“礼教”也是包含于“武教”当中的。

    (说到这里,当年二战时的冲绳岛战役鬼子惨败后,战后日本人的报纸上写的都是“神州陆沉”,小鬼子是一直把自己当中华的。)

    看到赵新进来,三人都是起身行礼,只不过林子平和佐藤信渊十分恭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