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七章 长江水师的脱胎换骨 (第3/7页)
很快就做出了批复,并计银两拨付修造,由沿江各州县分摊还款。由此,满清长江水师提前进入了脱胎换骨的时代。 话说在清代早中期的海防和江防炮台里,用的炮只有两种,制胜将军炮和威远将军铜炮。 制胜将军炮重五百斤,长五尺一寸,膛口三寸四分(113毫米口径);发射使装药一斤八两,炮弹重三斤,也就是四磅炮。而威远将军铜则属于小炮,一米多长,重一百七十斤,炮弹是一斤九两的铅弹。 关于火炮的演练也是每年只有一次,根据兵部的规定,每年正月九日,由本地的州县主官视察,每炮演放十余次,然后再报给总督府。在铸造火炮的时代,一门炮演练的时候开十次火不少了。真要打多了,那炮报废的也快。 虽说满清上下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到,设想的不可谓不美好,认为即使北海镇快船突破了吴淞口炮台进入长江,等到了江阴段的江面,会立刻遭到南北炮台三百多门火炮的猛烈打击。 不过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大家都想着阻敌于外。任谁也没料到,北海镇的快船又一次从里往外冲...... 于是当“冰风号”自西向东一溜烟的通过了江阴段江面的时候,炮台守军也好,岸边的水营兵丁也好,全都傻了眼。 即便是位于黄花山炮台上的一门制胜将军炮在慌乱中开了一炮,也变成了为赵新鸣礼炮送行之举,还险些打沉了一条渔船。之后炮台上的清军守将一边命令手下点燃烽火台,一边跳着脚大骂。 虽说江阴这里开炮来不及,可烽火传递消息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所以当“冰风号”驶达福山港的时候,手忙脚乱的狼山水营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