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香江_第135章 海外信托的臆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章 海外信托的臆想 (第4/5页)

温国良再次强调道:“蔡先生,本港的银行以汇丰银行为首,外来银行以中银集团实力最强,只要恒隆银行能够成功收购海外信托银行,将有望与汇丰,中银成三足鼎立之势。”

    听完温国良的豪言,蔡致良也就听听而已,以恒隆银行的身板,加一家还未完全从破产危机中恢复的海外信托银行,还能三足鼎立,简直是开玩笑。

    香港银行业一直以来的格局,在六十年代的银行危机中,汇丰银行注资收购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之后,越发坐稳了龙头的位置,再也无人能够撼动,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汇丰集团一家独大,其余银行争夺老二的位置。

    这种局面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出现变化,当时中英开始进行香港问题谈判,在香港的外资银行对香港前程没有信心,一度准备从香港撤离,于是中国银行同港澳的中资银行商议,并向国务院申请,在港澳地区银行工作中实行集团化的要求,以增强和提升港澳银行业的对外竞争能力,为港澳稳定打好基础。

    当时,中国在香港、澳门地区设有中国银行分行和其他中资银行共14家,实力较为分散,而以中国银行实力最强,信誉最好。从1983年1月起,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其他13家中资银行及其附属单位对外宣布一起组成“港澳中银集团”,成为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

    所以如今的银行业格局变成,汇丰集团与中银集团争夺龙头的位置,其他银行争老三的格局。

    “需要准备多少资金,你直接跟我说个数字,我先听一下。”

    “虽然还没有找第三方做准确估值,但是当初政府接管海外信托银行的时候,前后累计投入40亿元,如今已经过去三年半的时间,即便是不能产生盈利,却也是不能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