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3、草原上的巴士底狱 (第2/7页)
是利息。 也可以认为牛羊就是田地,奶制品就是农作物。 你把田地吃了,以后吃什么。 普通牧民吃的就是奶制品,外加一些采集来的野果、蘑菇、挖野菜,在放牧余暇时去渔猎,补充食物。 此外他们也会种植一些粮食,但他们没有中原的那种农业技术,一般都是春天把种子种在地理,秋天游牧回来时,收多少算多少。 他们才是真正的靠天吃饭。 他们种地就是用木棍在地上戳一些小洞,洒下种子,用脚踩平。 他们虽然不缺牛,但不会耕地,也不会施肥和除草,更别说灌溉了,也没有人看守,要是被野生动物吃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草原上的溪流到处都是大鱼,可是他们既不会钓鱼,也不会织渔网,连修筑水坝把水排干都不会,草原上极少吃鱼。 他们一代代的人就这样颠沛漏了,吃尽辛苦的艰难求生。 春季去捕捉老鼠和旱獭、夏季射猎天鹅和野鸡,秋天有鹿和狍子,冬天去和狼群抢夺黄羊。 虽然野生动物在草原上很常见。因为要放牧,只能闲暇的时间才能去打猎,而且经常空手而归。渔猎并不靠谱。 打到猎物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这些动物都有各种病毒,甚至还有鼠疫。 所以牧民大多面黄肌瘦,毡房也破破烂烂,女人和崽子衣不蔽体,很多崽子都光屁股到十几岁。 为了一口铁锅,杀掉几十个人也是值得的。绝大多数穷人,只能用皮袋子加水煮东西吃。盐巴也是稀罕货,更不用说茶叶了。 有rou吃,有盐吃,能喝茶,有马奶酒喝。那妥妥的就是贵族老爷的待遇。 因为大明的封锁政策,物资奇缺,寸布难得,毡裘不耐夏热,苦不堪言。 和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