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钢铁大亨_333、抢救华夏黑猪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3、抢救华夏黑猪一 (第5/6页)

剧变化,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rou的需求猛烈的增加。

    大家突然发现猪rou不够吃了,价格上涨的厉害,这时候这些“白猪”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华夏本土的黑色猪,标准如果按照200斤出栏来算,需要养殖10-12个月,一些品种甚至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长这么大。

    而一头外国白猪只需要5个月,就能长到200-300斤。

    另外白猪还有更大的优势,相对黑猪来说,白猪“不挑食”,产出的瘦rou也多,饲养成本低,这样,养殖户赚的钱更多了。

    由于对比太明显,在利益驱动下,全国各地,短短几年时间,由黑猪主导的国产猪rou一下就就被国外白猪给打败了,从此白色的洋猪遍地,华夏人脑海里猪的颜色,也逐渐从黑色变成了白色。

    原因不止这些,除了养殖成本高,本土黑猪消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肥rou太多了,中国的土猪几乎都属于“脂肪型”的猪,这也是我们长期驯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

    历史上,百姓缺乏油脂,所以喜欢肥rou,长期选择之下,本土猪都是肥rou多。

    华夏本土的这种土猪长大后,猪脑壳上能胖出来一脸的褶子,腿短肚子大,肚皮经常能贴到地面。

    而开放后,人们富裕起来,对瘦rou的需求量是要大于对脂肪的需求的,这样能产出60%以上瘦rou的“外国白猪”就又抢占到了先机,彻底将国产土黑猪淘汰。

    杨凡心里一阵难受,当年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这些举措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珍贵的华夏物种资源,绝不能让这些黑猪灭绝,今天,百姓的生活好了,吃得起好的,高质量的猪rou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