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诸夏的由来 (第2/4页)
卓群看着眼前这个人问道。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谓之曰华夏。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我们是诸夏,而非戎狄。” 窦书君说的俩句话第一句是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说的是还是那么是诸夏。第二句是出自《左传·闵公元年》:狄人伐邢。管敬仲言於齐侯曰:齐人救邢。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窦书君说的话,就是在告诉卓群我们要高举着诸夏的大旗,以诸夏为纽带将他们都联合在一起。 那么诸夏是以什么为纽带的呢,那就要看这个词是怎么诞生的。 有夏、诸夏、华夏等名皆起于周人。西周初年文献中有自称“夏”的证据: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尚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 《尚书·立政》: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 也就是说,周人自称为“夏”,不过这个夏和夏人的夏是不一样的。 文献中有记载, 夏人姒姓,周人姬姓, 再根据《国语·晋语四》记载的“古者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来推断,夏人与周人“异姓”,所以“异类”,即两者不是同一个族群。《史记·陈杞世家》中也有记载“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说明夏的后人被封在“杞”这个地方。 而周人自称的夏不是夏人的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