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0 (第4/4页)
得挺好的。 这小插曲就这么过了。 下半节课开始了。 席澍清接着讲第七条规定的诚信原则及其背后的理论问题。 “好了,诚实信用原则这个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 “接下来请大家看看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不得违反法律这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在此不再做过多解释。那什么叫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呢?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好理解,就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比较难把握的是善良风俗,它是一种社会公共道德,是基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的民间习俗,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可能会随着社会成员的普遍道德观念的改变而改变。 道德这个东西,向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言,因此容易形成纯粹的主观判断。 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念最能体现出民意,法律的有效实行是要有群众基础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一部好的法律绝对不会枉顾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民法中确立的公序良俗原则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席澍清给同学们讲完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和法理后依然有很多人都觉得云里雾里的,这也正常,因为太抽象了。 “来,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席澍清走下讲台,让同学们看PPT上展示的一个案例。 法律的学习本身就是非常枯燥的,缓冲枯燥感唯一的方式可能就是学习各种一波三折、打破认知的案例,从真实的案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