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四十二章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兴教化 (第3/6页)
,而是解决的办法。 提出问题,是一件好事,但提出问题后能加以解决,哪怕是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才是真正值得重用的人才。 而很多时候,提出问题后,不仅没有解决的办法,反倒是越做越糟,比如历史上的那次“宠道灭佛”。 如果林灵素提出的,还是类似的法子,就可以由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等到这位的夷夏正统论说完,李彦发问:“如道长所言,若有这种种弊端,如何改之?” 林灵素从袖中取出一物:“入京得闻龙章凤篆,贫道的浅见,早已抛之脑后,正胡佛之策,全在其上。” 内侍呈上,李彦翻开,目光一亮:“洒脱飘逸,大气自然,好字!” 然后又莞尔一笑:“内容一字未变,将《僧侣考选详规》誊写一遍,道长所见,便是如此?” 林灵素道:“君上聪明神武,天纵之资,惩宋政废弛,治尚严峻,诏诰命令词,怀济世安民之心,洞达物情之念,贫道拙见,所差远矣,自当依法,然……度牒巨富,利利相护,恐各地多有欺瞒之举!” 理论讲完,吹捧的同时,开始转为实际。 原著里鲁智深怎么上五台山和大相国寺当和尚的,就是靠的一份度牒。 这方面很写实,度牒能免税赋,去徭役,脱人命官司,十分的珍贵,私卖早已成为了一份产业。 唐朝是如此,宋朝更熟练,发现民间禁绝不了,那怎么办呢? 朝廷自己卖! 北宋官府在缺钱时期,就把度牒当成赚钱工具,比如苏轼担任杭州知州,因为办公地点破旧,要把屋子修好,需要四万余贯钱,地方财政不肯出,他就上了一道奏本《祈赐度牒修廨宇状》,“乞支赐度牒二百道,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