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元芳开始_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会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五章 大燕重臣会议 (第3/8页)

唯一的宰相,六部的情况总能被他以最精要的文字概括出来,如果赶时间,甚至只看他的奏章,都能对于目前的局势有所明了。

    而朱武和吴用起初也有心这么做,但很快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远不及蔡京的水平,就开始扬长避短,具体到专项的重大事务中。

    所以单单阅览这三位的奏章,既能看到朝廷的大局,又能看到关键事务的具体处理方针,最是舒服,中书省之位,他们是完全合格的。

    第二梯队的则是李格非、卢俊义、花荣、时迁、柴进、凌振、裴宣。

    在各自专业的领域里,做得都合格,奏章上言之有物,也能让李彦迅速了解情况。

    第三梯队则是丁润和高俅。

    丁润的问题是他可以做兵部的事,但是朴实无华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不会写奏章,以前皇城司根本不会考虑向皇帝递奏章,顶不死入宫面圣问几句话,开封府判官时也不需要写,有权知开封府的顶头上司在呢……

    关键是鲁达和杨志作为丁润的副手,也不会写,偏偏这三個大老爷们脾气都挺倔,觉得让其他吏员帮着写很丢脸,就硬憋,虽然没到三天憋出六个字的地步,但奏章的质量可想而知。

    对此李彦表示,书院的进修,还是任重而道远。

    高俅的基础,则是所有人里面最差的。

    幸运的是,他从辞官后的学习内容,已经不是书画金石、诗词歌赋、相扑蹴鞠,而是转向真正的文治,提升处理公务的水平,为此连蹴鞠都丢下了,唯独这点有些可惜~

    不幸的是,吏部尚书的工作确实很难。

    所以每本奏章,都能看出这位的进步,但横向比较,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