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3章 军功田,英烈园,纪念碑,功爵制! (第3/5页)
后的清朝学习。 当时谈论到这个问题时,郝光明曾笑着说,“走清朝的路,让清朝无路可走”。 朱媺娖却是反对道,“有我在,清朝根本不会出现,根本不需要找路走。” 况且清朝的制度也是从历代封建王朝经验中总结、继承来的,并非凭空创造,所以朱媺娖抄起来毫无心理障碍。 不过,在郝光明的建议下,她也没完全照抄。 清朝异姓功臣爵位有大九等,从低到高的汉化名称依次为恩骑尉、云骑尉、骑都尉、轻车都尉、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 比较恶心人的是,清朝还在轻车都尉这个爵位开始,又划分了一二三等··· 这就意味着,即便清朝时记功升爵条件都比较宽松,可想要升到上面的公爵仍旧很难。 朱媺娖、郝光明都觉得这个一二三等有些恶心人,便只保留公爵分等。并非向清朝公爵简单的用一二三等区分,而是保留明朝的国公、郡公、县公分等法(主要是看某某公的前缀)。 但对部分爵位承袭次数做限制的方法却是采用了。 即将爵位分为世袭罔替与降等承袭两种。 世袭罔替,就是像以前大明那些公侯伯一样,累世富贵,可以说与大明同存亡。 袭爵降等也与清朝的有所不同。 清朝因为上七个爵位都分出一二三等,故而一等公可以承袭26次,然后依次递减。 朱媺娖不对单个爵位再分等,承袭次数自然也选择对应减少。 最低的恩骑尉只可承袭一次,然后依次往上推,非世袭罔替的国公可承袭十一次(传至十二世)。 但总的来说,朱媺娖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