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举荐蔺相如 (第7/8页)
从,则秦国正好有了攻打赵国的理由。如此一箭双雕之事,秦王何乐而不为? 于是,一封信便由秦王寄到了赵王的手中。能够在战国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屹立不倒,赵惠文王自然不是愚蠢之辈。他料定秦王此举,意图不轨。一旦自己把和氏璧献给秦国,则秦王许诺的15座城池,必然是水中花、镜中月,可是一旦赵国拒绝了秦国的“友好”行为,则势必会激怒秦王,引火上身。 给也不是,不给更不是,这让赵惠文王如何是好?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赵惠文王苦心孤诣、徒添三千烦恼丝之时,宦官头目缪贤站了出来,给了赵王以希望的曙光。 那道曙光,就是蔺相如。 对于缪贤的记载,可见诸于历史的实在很少,因而其生平事迹也就成为一段空白。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韩非子·和氏篇》中,各有寥寥数语的介绍。因此,缪贤也只是一个小人物,之所以能够见诸于历史,不被世人遗忘,就在于他曾做过其一生中最为明智的事情——举荐蔺相如。 此时的蔺相如只是缪贤手下的一名食客,名不见经传。缪贤见赵惠文王正自踌躇该派遣何人作为使者前去秦国回复时,缪贤不失时机地向赵惠文王举荐了蔺相如。 使者的出行关乎赵国的荣辱得失,自然半点也马虎不得。赵惠文王对蔺相如一点也不了解,遂问缪贤,蔺相如何德何能,能够代表赵国出使秦国。 缪贤对赵惠文王说道:“臣下曾经犯过过错,本来打算逃去燕国,那时蔺相如拦住我说:‘您了解燕王吗?’臣当时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底下告诉我愿意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