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二百零三章 民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 民情 (第2/6页)

   除非增加衙门数倍的人手,可这一点又会导致官府人员臃肿,开支翻了数番等。

    所以最终,同意了郑永廉的分田之事。

    为官府屯田服役七年以上者,每户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一下者男丁,分田两亩,其余老弱妇孺分田一亩。

    对照现在的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各地人口,平均一户能分田十一亩。

    渔场,匠户,军士,同样按照服役年限,七年后分田。

    且七年后,匠户同样出一丁,为官府服役一个月,额外服役的月份,发放工钱。

    至于渔场,则不会放开。

    服役七年后,可以领取月钱,家中不用服役,也可以选择退出渔场,归家务农。

    不过相信不会选择第二条,大概会留一丁,仍然在渔场做事领钱。

    为什么不放开渔场。

    众官员疑惑的看向将军。

    田亩都放开了,渔场为何不放开,同样可以从渔户上收税。

    “渔场不同于田亩,每条船只需三五人,一年的渔获,抵得上数百亩田收获。

    且渤海黄海辽东湾风小,不像田亩受天时影响之深。

    虽各处岛屿的渔场,破杀,抹盐,晾晒,风干,收捡,冰窖,仓库等,也需要不少人。

    但是这是咱们最大的凭仗,不管未来遇到什么一时的挫折,都能高枕无忧。

    且渔场更为容易管理,并没有不可控的弊端,因此我的想法是,二十年之内,遵守朝廷的海禁不变。”

    众人了然。

    还有更深的意思,唐清安无法对人言。

    如果历史的惯性。

    大周国内未来民不聊生,他如果又能光复辽东,那么辽东的田亩不光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