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索尔工业与瓦格纳汽车 (第2/4页)
选址德国,汉堡比较合适。”作为一个德国人,掌舵一家德国公司,将未来的汽车厂选在德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康拉德?施密特道:“若论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能够完全胜任,哪怕是我们现如今所在的荷兰,也出产过世爵这样享誉欧洲的品牌,而随着欧共体的进一步整合,汽车产业链也不再是什么问题,之所以将地址选在汉堡,就是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海运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这里靠近东德,这也是我建议在德国选址的原因,随着德国的统一,将会为整个德国带来数百万高素质的劳动力……” 诚如康拉德?施密特所说,西欧各国的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都足以承担这样的使命,但是德国统一之后,8000万的人口规模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这意味着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德国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3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市场也将迎来一波爆炸性增长,这得益于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马克以1:1兑换,即便是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在西欧依旧相对低廉的多。 虽然法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吸引了北非殖民地大量劳动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同高素质是不沾边的。另一方面,欧洲各国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最强,竞争自然也是异常激烈的,所以相较于南方的汽车制造业重心,康拉德?施密特将工厂建在了北方出海口。 蔡致良只是静静地听着康拉德?施密特的汇报,没有发表意见,或许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对于汽车工厂的选址,其实也没有太好的选择,德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关系,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我觉得可以。”朱国信说道。 蔡致良随即也点点头。 “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